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山東援疆創新工作方法,解群眾急難愁盼,推動受援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用“山東所能”呼應“喀什所需”
喀什的七月,激情似火。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喀什中學(喀什二中)高考喜報頻傳,麥蓋提縣塔克拉瑪干N39°旅游景區沙漠酒店正在緊張施工,第二屆“喀什杯”足球賽12支隊伍在岳普湖縣綠茵場激戰,疏勒縣人民醫院的援疆醫生又收到了患者送來的錦旗……山東援疆在喀什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實干足跡。
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黨委書記、總指揮袁良表示,第十一批山東援疆干部人才進疆以來,更加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更加注重工作潛績和建立長效機制,錨定“一個目標定位、提升四項基礎性工作質效、實施六項品牌工程、打造一支過硬隊伍”的總體工作思路,創新援疆工作理念方法,解決受援地群眾急難愁盼,有力推動受援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用援疆力量打造南疆產業品牌
產業興,則喀什興。
6月24日,記者在疏勒縣南疆齊魯工業園內的新疆領航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看到,工人們正在往一輛大卡車上裝貨物。
公司銷售部經理萬承紅告訴記者,這批發往烏茲別克斯坦的LED燈具價值80萬元。“在山東援疆的扶持下,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了‘展示銷售+倉儲存貨+售后服務’模式的海外倉。截至目前,對中亞國家出口額已突破1000萬美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以領航新能源為龍頭,山東援疆招引6家上下游企業落戶園區,打造出南疆照明產品制造鏈條最齊全、數字化水平最高、生產規模最大、出口貿易額最高的照明產品產業集群。
2024年以來,山東援疆加大對疏勒縣南疆齊魯工業園、英吉沙縣農產品深加工園、岳普湖縣泰岳工業園、麥蓋提縣工業園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園區集聚效應和承載能力,累計落地企業134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10家。
據介紹,第十一批山東援疆把產業援疆作為重中之重,圍繞喀什地區“十大產業”發展布局,以增加就業為導向,突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實施了農業提檔升級、工業強基增效、文旅培優賦能三大行動,助力喀什地區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麥蓋提縣N39°沙漠星空營地。
農業是山東的優勢產業。引進山東農業人才、種養加企業,扶持特色農業產業培育,做強前端育種育苗和后端精深加工……山東援疆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助力喀什地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疏勒蔬菜和食用菌、岳普湖無花果和小茴香、英吉沙杏和花卉、麥蓋提灰棗和畜牧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拔節生長,“南疆菜籃子”“戈壁鮮花城”“岳普湖小茴香”等特色品牌聲名鵲起。
產得多還要賣得好,山東援疆實施“大倉東移,好品西進”工程,把喀什名優農產品銷往山東,讓山東好品走進喀什千家萬戶。2024年“大倉東移”僅銷售喀什鮮杏就達800噸左右;帶動喀什特色農副產品出疆銷售,近三年市場銷售額超40億元。
文旅產業既是富民產業,又是促“三交”的重要載體。山東援疆推動實施了南疆自然之窗、英吉沙非遺小鎮提升、達瓦昆沙漠營地、N39°沙漠星空營地等一批文旅重點項目,打造特色精品景區,助力喀什地區持續完善現代文旅產業體系。
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
教育、醫療是援疆工作的重點領域,更是牽系千家萬戶、增進民族團結的民心工程。
6月27日,在麥蓋提縣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記者見證了感人的一幕:患者熱合曼·艾買爾的親屬將一面錦旗和一束鮮花送給了日照援疆醫生魏鑫。
魏鑫是日照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6月18日晚上9點左右,53歲的熱合曼·艾買爾因胃潰瘍導致動脈大出血,出血量1000毫升,生命垂危。魏鑫立即組織團隊對他實施了內鏡下消化道止血手術,終使其轉危為安。
麥蓋提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朱志芳說,麥蓋提縣距離喀什市200公里,2個多小時的車程,轉院根本來不及,如果沒有魏鑫,患者恐怕兇多吉少。
長期以來,喀什地區各類技術人才匱乏。喀什需要什么,山東就援助什么。為解決專業技術人才不足的問題,近幾年,山東援疆柔性引進和“點餐式”引進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是計劃內干部數量的6倍,“組團式”“托管式”援助當地醫院、學校,提升受援地醫療水平和教學質量。
喀什地區中醫醫院援疆醫生指導當地學生為患者診療。
山東援疆深化提升“青藍工程”,“十四五”以來,山東援疆醫生、教師、專家共建立師徒結對1000余對,幫帶提升當地人才3000余人。在援助單位設立“魯老師”“齊大夫”援疆工作室,面向喀什地區開展業務培訓、專業交流等,援疆醫療專家每月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單位開展2次巡診義診。
在喀什,山東教育援疆一直贏得“口碑”。6月25日,記者來到英吉沙縣濟英中學,濟寧援疆建起的“希望澡堂”令學生們欣喜不已:鏡子锃亮、衣柜整潔、吹風機等應有盡有。
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近年來,山東援疆投入援疆資金3960余萬元,為22所受援學校建設“希望澡堂”。此外,山東援疆還聚焦衛生、教育、文化、就業等領域,開展婦幼健康“春風行動”、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干預行動,打造南疆職業技術教育高地等,用“山東所能”呼應“喀什所需”,全面提升各族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為邊疆帶來有形有感的精神浸潤
文化潤疆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援疆不斷發揮文化大省優勢,創新開展文化潤疆實踐工作。
山東援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率先實施文物考古援疆推動實證“新疆四史”,做好文化潤疆大文章。
2024年9月23日,山東援疆聯合喀什大學、喀什地區文物局成立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喀什分中心。以此為抓手,山東援疆聚力整合山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喀什地區文物考古專業力量,組建山東文物考古援疆“小組團”,合作開展文物保護和考古課題研究、項目實施和人才培養。
山東援疆豐富“國學沁潤”形式,打造文化潤疆品牌。6月25日,英吉沙縣國學書院,全縣衛生系統干部職工正在開展國學培訓。色提力鄉衛生院院長帕提曼·阿布來提表示,通過培訓,他不僅提高了普通話水平,更深化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英吉沙國學書院是山東援疆精心打造的潤德潤智潤心“文化三潤”的樣板工程。目前,山東援疆在4個受援縣城區建設了7所國學書院,在鄉鎮建設1200余處國學文化設施。同時,開展國學“五進”教育、舉辦“國學經典誦讀”“魯喀青少年詩詞大會”等活動。
第二屆“喀什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
6月30日,山東援疆主辦的第二屆“喀什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在岳普湖縣落下帷幕,來自7個國家的12支青少年足球隊進行了26場精彩比賽。
山東援疆把體育援疆作為深化文化潤疆、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成立了魯喀體育對口支援聯合工作組,系統實施“足球基礎設施普及提質”“校園足球振興”“青少年足球交流平臺建設”“足球專業人才支持”四大項目。
在英吉沙縣喬勒潘鄉衛生院,二樓國醫堂候診區坐滿了維吾爾族群眾,他們聽說張洪真大夫來坐診,早早到此等候。來自鄒城市石墻鎮古路口衛生院的中醫大夫張洪真是第二次援疆了,被當地百姓稱為“神醫喜來樂”。
山東援疆大力實施中醫援疆工程,2023年以來累計投入援疆資金3億元,改善提升喀什地區中醫醫療基礎設施,培養培訓中醫人才,推動中醫文化傳播。目前,受援四縣基本實現了縣級綜合醫院有國醫館、鄉鎮衛生院有國醫堂、村級衛生室有中醫閣,針灸、推拿等被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認可。
28載援疆路,山東實現從“財力支持”到“財智并重”、從“單向支援”到“雙向合作”、從“輸血”到“造血”的三大轉變。今日之喀什,產業筋骨更壯、民生底色更暖、文化認同更深、團結紐帶更緊、人才底氣更足、鄉村圖景更美。山東援疆將繼續扛牢政治責任,以高質量援疆項目助推喀什經濟社會發展,在天山南麓續寫新時代的“山海情緣”。
(大眾新聞記者 張環澤 吳洪斌 王志浩)
責編:
審核:楊凱
責編: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