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国产特黄级AAAAA片免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山東新聞

山海情深·魯聚“甘”霖③丨從“零門檻”到“新地標” 山東校長蓋新吉的三年東鄉“筑夢記”

2025

/ 07/05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孫杰

手機查看

  編者按:

  從齊魯大地到隴原山川,跨越千里的不僅是地理的距離,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與擔當。近年來,山東積極響應中組部“組團式”幫扶號召,一批批教師、醫生西行赴隴,將山東經驗帶到甘肅,把深情厚誼灑向西北。

  即日起(6月19日),山東省協作甘肅干部管理組聯合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山海情深·魯聚‘甘’霖”系列報道,聚焦這群跨越山河的“趕路人”,記錄他們的奉獻與收獲,見證東西協作的溫暖與力量。

  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甘肅臨夏報道

  盛夏的清晨,甘肅省臨夏州東鄉三中的操場上,早已躍動著青春的身影。排球在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學生們手中劃出流暢的弧線,足球如離弦之箭飛向球門死角。其實,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寂靜的荒蕪。

蓋新吉在工作中

  2022年,肩負中組部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的使命,時任濟南第三中學副校長蓋新吉跨越1600公里,一頭扎進這所曾經“沒有分數線、報名就能上”的薄弱學校。三年時光流轉,他讓一所當地群眾看不上的農村學校,在隴原大地上綻放出自信的光芒。

  重塑師魂:從“躺平”到“奔跑”的蛻變

  初到東鄉三中,蓋新吉看到的教師生態令人憂心:“幾乎沒有集體備課,也沒有成體系的教研活動,教師專業獎勵基本一片空白。”更棘手的是,很多老師處于躺平或半躺平狀態。他深知,鍛造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是幫扶工作的核心命脈。

蓋新吉到教室里聽課

  “我在前面干!” 蓋新吉選擇用最笨拙也最扎實的方式破局——聽課。他一個學期聽課超過百節,遠超在濟南時每周兩節的頻率。“聽課不是目的,喚醒教師的專業自覺才是關鍵。”他摒棄“你好、我好”的評課陋習,創新推行“觀課議課”:“不說好壞,只談‘如果是我,會怎么講’。”

  該校數學教師魁懷蓉對此感觸至深:“校長示范的不是技巧,是思維。我的課從毫無特點到拿下全州賽課一等獎,這條路是他用手電筒照亮的。”

  和東部教育發達地區不同,這里的年輕教師需要有經驗的老師手把手來教。在青藍工程理念的帶動下,剛分配到東鄉三中的年輕教師馬學珍成為蓋新吉的“徒弟”。在他的指導下,短短兩年,這位“人才引進”的姑娘成長迅速,目前,已被東鄉縣統籌調配到縣一中,擔任辦公室副主任。

  除了幫扶教師手把手教,作為東鄉三中的帶頭人,蓋新吉更是以濟南教育為橋梁,促成東鄉三中與山東省實驗中學等七所名校締結幫扶對子,將教師“送出去”培訓,把專家“請進來”送教。三年間,教師外出培訓56批次,專家入校指導8次。“這三年幾乎所有老師都輪訓了一遍。”蓋新吉滿意地說。

  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2023至2024年,學校教師在臨夏州教學技能大賽中斬獲3個一等獎、12個二等獎,涌現出省州縣骨干教師及“園丁獎”獲得者23人。

  該校一位老師向海報新聞記者坦言:“以前評職稱都不敢想,現在教研有了方向,論文有了指導,蓋校長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喚醒心靈:讓東鄉孩子昂起自信的頭

  如果說教師的能力還能通過培訓來提升,孩子自卑、厭學卻沒有那么容易解決。由于東鄉三中學生成績差、底子薄,所以這里的孩子很多存在厭學情緒。“開學第一個月,每個星期天都不可能歇著。”蓋新吉的車奔波在黃土溝壑間,他與教師們逐戶家訪,常常從秋季開學忙到農歷二月二。

蓋新吉(右三)到學生家中家訪

  “厭學的心結還是要用心解。”蓋新吉的答案是,用活動點燃自信,用關愛溫暖心靈。他重建校園活力圖譜,籃球隊、女子排球隊(獲評傳統項目學校)、田徑隊次第開花。曾經內向膽怯的農村孩子,如今在州級跳繩比賽中自信飛揚。

  關懷總在細微處流淌。學生弄丟飯錢蜷縮教室,蓋新吉默默掏出十元帶他吃上熱飯;學生打球扭傷腳踝,他蹲身輕褪鞋襪緊急送醫;深夜地震突發,他逆著人流沖回校園,三分鐘組織千名住校生安全撤離,又在寒風中帶領學生跑操御寒……這些瞬間如蒲公英的種子,悄然播撒善意的溫度。

  “以前我覺得學習很枯燥,對未來也很迷茫。自從濟南的校長來了之后,給我們講很多勵志的故事,還組織了各種有趣的活動。現在我對學習充滿了熱情,也有了自己的夢想,我一定會努力實現它。”學生周志偉說。

  為打開學生視野,他組織優秀學生赴濟南研學;為點燃夢想,他請回優秀畢業生馬文龍、楊光林分享逆襲故事。一位教師在筆記中寫道:“校長常提醒我們,教育是農業,要相信每一顆種子都有破土的力量。”

  在蓋新吉及幫扶教師的帶動下,東鄉三中學生不斷在高考中取得佳績。2024年高考,這所“零門檻”學校突破歷史記錄:文化課14人上本科線,藝體生28人上榜,比2022年本科上線人數多了整整25人。

  硬件革新:從“草臺班子”到“現代校園”的飛躍

  其實,相比于老師和學生的變化,三年來,東鄉三中最大的變化還是校園硬件設施。

  “我剛來時,學校就像電影里演的那樣,教學樓里的門窗都漏風。”回首剛來時的場景,蓋新吉還歷歷在目。面對東鄉三中教學設備陳舊不堪、校園環境簡陋破敗的嚴峻現實,他毅然扛起了“籌款校長”的重擔,踏上了艱辛而執著的“化緣”之路。他除了向派出單位求援,還積極向上級部門和“組團式”幫扶工作組匯報溝通,全力爭取寶貴的幫扶專項資金能向三中傾斜。

蓋新吉利用暑期給東鄉三中班主任培訓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三年間,近2000萬元資金如同甘霖,源源不斷注入東鄉三中這片干涸的土地,催生出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的巨變:學術報告廳、會議室、錄播教室完成現代化升級改造;19間教室全部安裝高標準護眼燈150余盞;配備嶄新希沃交互式電子白板19臺;兩個微機室徹底更新換代,100臺高性能電腦為學生打開了通往廣闊信息世界的大門。

  陳舊的學生宿舍樓內外粉刷一新,約2000平方米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外墻加裝保溫層,讓高原的冬日不再寒冷刺骨。破舊的學生食堂啟動徹底重建(已立項動工,預計年底交工),這是蓋新吉心頭最重的牽掛之一。

  一串串冰冷的數字背后,是一間間溫暖明亮的新房,一盞盞守護視力的明燈,一條條充滿活力的新跑道……蓋新吉用近乎執拗的堅持和無數個奔波的日夜,將紙上藍圖一寸寸夯實在東鄉三中的土地上。

  然而,在這片日新月異的工地上,蓋新吉的心中也縈繞著一份的遺憾:由于三年幫扶期滿,他注定等不到新食堂和學生公寓啟用那一天,與師生們坐在其中一同品嘗新食堂的第一餐熱飯,親眼見證孩子們搬進溫暖新宿舍時那純粹的喜悅。

  這份遺憾,如同工地上未干的水泥,凝結著他跨越山海、以鋼筋水泥寫就的最深情的教育守望。

責編:王樂雙

審核:馬震

責編:馬震